要打破士大夫阶层对知识的垄断,可行之法,便是普及教育。
但这件事,老朱一直在做,却收效甚微。
读书在这个时代,是成本非常高昂的事情,非寻常平民百姓可以承受。
洪武二年,天下初定,老朱即召见相关官员,提出“学校之设,国之首务”。
随后,整个大明王朝的国家机器迅速开动,投入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务,建设学校。
在中央设国子监,在地方则有府学、州学、县学、社学等不同级别的学校。
全国各地,一年招收的学生,总计达三万六千余名。
这在文盲遍地的封建王朝,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。
这些学生,被称为“廪膳生”。
廪膳,即公家供应伙食。
国家养着学生,全部公费读书,包括生活费。
每逢假日,朝廷还会给恩赏。
学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,朝廷还会发放给其发放一笔婚聘金,让其娶老婆。
然而,这一制度并没有推行多少年。
朝廷上下的官员,对于国家投如此之多的钱办官学,大多不以为然,只是碍于老朱的严令,不得不做。
待老朱死后,除了国子监之外,各地的官学,几乎都被废除。
朱允熞心中有数,想在大明普及教育,并非易事。
很快,他和姚广孝来到了印刷书籍的地方。
许多工匠在忙碌着。
一个个巨大的转轮,飞快转动,工匠们熟练的将转轮上的字模取出来,放入印制版内。
自活字印刷发明以来,印刷术突飞猛进。
书籍的大量印刷,也极大的促进了知识传播。
但朱允熞只看了一下,便轻轻摇了摇头。
活字印刷虽好,但排版处理仍极其复杂,耗时耗力。
太孙亲临,工匠们皆兴奋不已。
“太孙殿下,泥活字虽好,但胶泥容易损坏,仍有诸多不便之处。”
“木活字则刻制困难,疏密不匀。”
“且这两者多印刷成册之时,多有不清晰之处,质量不高。”
“若是用铜活字,成本又太过于高昂。”
“小的反复钻研,发现用“铅”铸造出的活字,印出来的书籍字迹饱满清晰,质量极高,且活字本身也不易损坏。”
一名工匠向朱允熞汇报。
说着,他呈上刚用铅活字印出来的一张书纸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蜀山:隐世三千年,出山已是陆地剑仙 钓系美人勾勾手,疯批大佬他沦陷了 甜药利于病 偏偏对你动了情 退婚后,我继承亿万家产撩走前任小叔 乾门玺匠 机甲萌宝 你离开的那三年 重回抛夫弃子前,她带空间来致富 镇世仙尊 人在凡尘,俯视洪荒 清醒神朝 穆老师,许个愿吧 狂热唱将 程教授宠妻请走心 裴少今天离婚吗 侯门主母重生后埋了婆家嘎嘎乱杀 战国:开局一块地 乡村极品医仙 校长之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