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是标儿,雄英没能登上皇位,终究是朱元璋心中永远的遗憾,要不然那些淮西勋贵,那些骄兵悍将全部都能给标儿留下。
朱元璋心中可惜其他平行时空的自己儿孙,如果是有穿越者过去帮忙还行,没有穿越者,他无法想象另一个自己晚年生活多么凄凉。
这么一看,这老四的儿子,孙子怎么有点类似于标儿,雄英?一个明仁宗朱高炽跟标儿有点像,仁慈,擅长内政,爱戴百姓,能力方面肯定是比咱亲自培养出来的标儿差不少。
那个朱瞻基……有点像咱大孙。
朱元璋思考过后,看向一旁吃瓜的苏晨,喊道:“你跟义父说说朱瞻基,那小子我看他挺能耐,挺有出息的。”
“不过这一次幸好妹子去看儿媳,孙媳去了,要不然这乐子就看不下去。”
“朱瞻基在位期间颁布一系列政策……”
苏晨简单的说出朱瞻基所做的事,“他与其父明仁宗统治时期合称【仁宣之治】。”
“打了北边?”
“打了。”
“打赢了?”
“打赢了。”
朱元璋思考片刻,自己那个时代已经把北边打得服服帖帖,更是通过一系列策略,采纳这小子的意见基本上解决掉北边的隐患。
“果然,没有你小子在,北边是大患,很多朝代就是衰弱后,被外族给偷家。”
洪武大帝看了看英武不凡的朱瞻基,啧啧啧跟自己大孙有点像,但自己大孙未来肯定不会比对方差。
这么一想,朱元璋又有点小开心,原本的命运上,自己儿子,大孙,自己培养出来的两代明君相继殒落,但老四,老四一家质量都相当不错,算是顶替自己标儿,大孙走了之后的空缺。
“咱本来对大明后世从允炆之后的历史不感兴趣,现在突然就很感兴趣,后世怎么评价他们?不能光捡好得说,咱可是被鞋拔子丑化。”
“老四不用多说,他干得事情可以,称得上盛世,配得上大帝。朱高炽,朱瞻基,我听着也行,人【仁宣之治】,就是两个寿命不太长。”
老朱是真无奈,自己朱家的后代,除了老四,后面几代活得都不够长。
“后世倒是有五龙同朝之称,但我感觉五龙同朝好像并没有真的存在过,不管怎么说,朱棣是一代雄主,朱高炽干得不错,看起来仅仅是干了八个月皇上,可作为太子监国干了十几年,后世人戏称永乐大帝朱棣是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。”
苏晨侃侃而谈。说起后世一些趣闻,以前朱元璋不敢兴趣,现在感兴趣,他想起来也觉得有意思,两人就这么一个人谈,一个人听。
朱元璋听得很有意思,在心里想:“征北大将军?燕王老四干得事情确实不错。”
“那小子放弃了安南?你没别得看法?”
“当时,安南已经没有合适镇守的人,永乐年间耗费无数财力,物力,该休养生息,减少用兵,减少财政开支,那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来的决定,并没有什么问题。”
“再者,当初陛下,你是不是划分出来的不征之国太多了点?”
他知道历史上洪武大帝用兵谨慎,担心子孙后代不成气候,狂妄自大,所以专门划分出来十五个不征之国,以北元残余势力为大敌。
直到彻底消灭掉北元,后代们想干什么,那就去干什么,为此,朱元璋培养出来朱标,朱雄英,对两人寄予厚望。
只能说朱元璋安排,战略方面都很妥当,可惜人算不如天算。
曾有一句评价。
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,其次则朱元璋耳。
后面说出这句话的人,在晚年时,改变看法,他甚至认为朱元璋军事能力在李世民之上。
这就是随着经历,不同阶段,认知生改变。
洪武大帝的军事能力一向是数一数二,苏晨对此深信不疑,他被调教出来,感觉自己现在放在历史上都能成为留名史册的名将。
“咱这事干得你不是都知道,谁知道未来会是那样,如果早知道是那样,咱就继续打,打下一个庞大的疆土。”
朱元璋说着,无奈道:“咱打了,三代之内能保证,后世子孙未必能守住,想想秦朝,想想元朝。这全是历史的教训。咱就没有继续打,而是选择巩固与稳定下来。”
“咱出身太低,但咱一生战略,大的战略方面从来无错!单论战略,古往今来,没有一个帝王能跟咱媲美!”
苏晨暗中点点头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松田的酒厂二周目 孟圆陆鲜羽 遇贵人成大业 赵衡幼微 杨风宁若云 年代文中的贵公子 神凰武帝 赵弑天司马炎 不期鸟与第七王座 叶小龙宋冰甜 穿越古代成农夫小鲜肉特种兵想哭 起手北冥神功,我才是一人之下 迫害大师兄的五年 离婚后,冷傲前妻悔恨终身 浮动地狱 渎神 大魔法师养成手册[西幻] 这里有尸气 沈放李青青 年代文大佬的娇妻重开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