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小说

第165章 传家宝(第2页)

“吾等还没将汝二人分来,任益州和家父,便在厅堂里吵了起来,最后闹得不欢而散。之后任益州又给父亲来过信,而父亲却一直踌躇不知如何下笔,故未能回复,直到任益州卷入巫蛊事下狱”

客气寒暄之后,杨夫人也不啰嗦,直奔主题。

“特地让西安侯来,一是想任氏的后人。二是有一样东西要交给你,恽儿,端上来吧。”

杨恽捧来了一个漆木匣子,打开之后,里面摞着好几张帛,密密麻麻写满了字。

“这便是父亲总算写出来,却终究未能交到任益州手中的那封信。”

任弘恭恭敬敬接过来,一第一张上写着“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,再拜言”

果然,任弘没猜错,司马英要给自己的,正是报任安

这是一封很长很长的信,足足有两千余字,写满了十多张帛,字迹一开始是冷静规整的,可越是往后,就越是奔放洒脱,那笔下挥洒出来的似乎不是墨汁,而是写者的悲愤

任弘在里面到了那句流传千古的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”。

也到了他前世在语文课上被老师点名起来背诵过的大长段“盖文王拘而演周易;仲尼厄而作春秋;屈原放逐,乃赋离骚;左丘失明,厥有国语诗三百篇,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。”

说是给任安的回信,可在任弘前后两世的经验读来,这其实是太史公写给自己的。

满篇皆是他砥砺前行的心路历程。

上面有他在天汉年时为李陵辩护进,却被汉武帝认为是在诽谤小舅子李广利无功而有过,因而引火烧身的前因后果。

还有司马迁被定罪下蚕室时的两难。

据司马英说,司马氏并不富裕,太史公更不是肥差。继承了其父司马谈撰写史的遗志后,虽然可以阅览石渠阁的藏,但司马迁为了搜集一些未能收录的著述,常常不惜重金求。

甚至为了购得一份孤本的纵横家一观,到了卖田的程度。

所以五十万赎罪钱,他是绝对出不起的,女婿和儿女四处求人也凑不出来,那时候杨敞也只是个小吏,绝无今日的富裕气派。而司马迁的朋友们,要么是任安这种空有义气却没钱的穷鬼,要么就避之不及,哪里还肯帮他。

当然,司马迁也有一个选择,那就是效仿张汤等卿相,在被判刑之前,选择自我了断,便能免受奇辱

但他若如此死去,却又于心不忍,因为史还未写完。

“所以隐忍苟活,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,恨私心有所不尽,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。”

后世有些学生会在作文里这么写“司马迁在狱中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宫刑。”

其实也没错,这种刑罚的可怕之处在于,绝非一时之痛,处刑之后,生理和心理仍将遭受折磨,垢莫大于宫刑啊

司马迁要忍受旁人的讥讽、鄙夷,还要与自己内心做斗争,咬着牙写完著述,可不是一次次受刑么

而任弘完后,最直观的感觉是

“太史公的文笔,是真的好”

在悬泉置做了许久小吏,回到长安又跟那些策打交道,任弘已经习惯了这时代的面语,但不少人写的东西是真的枯燥泛味,让人犯困。

但司马迁笔下则不然,气势磅礴,有如长江大河,时而慷慨激昂,时而如泣如诉,时而旁征博引,时而欲言又止,让人欲罢不能。

这似乎是一场跨越古今两千年的对话,任弘到的,是一个在无上皇权淫威下,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,放弃了所有尊严,拼尽了全力,只为保全最后一点理想的倔强老人。

见任弘释卷,司马英告诉他

“这便是家父的绝笔之,在那之后不久,他便辞世了。”

司马英站起身来,长叹道“如今我能将此物交给任益州后人,也算是将这一封当时不能寄也不敢寄的信,代父亲寄出去了,他若在黄泉下得知,应能敞怀罢”

是啊,这封报任安,便是那部奇最后的句号了。

任弘将帛小心翼翼放回木匣里,让夏丁卯收起来,认真地说道

“多谢太史公当年救了我的性命,此恩绝不忘怀。也多谢杨夫人愿将这封信交给我”

“这将是任氏的传家之宝”

任弘长拜道谢,却又道

“御史大夫,杨夫人,小侄还有一个不情之请”

s第二章在下午,第三章在晚上。

另外推荐一本历史文执魏,少见的南北朝题材,感兴趣的可以去康康。作者是新人,暴躁老哥们轻喷。请牢记收藏,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火影:带领宇智波建立海军本部  季繁苏瑾  李星君楚梦瑶  王林陈聊  苏若瑾江承安  沈乾朱元璋  支配好莱坞  叶枫叶修  重生贵女娇,将军不经撩  楚辞楚南天  楚默楚小雨  聂云郁薇  叶飞梁欣  叶凡孙倩  左丘澹伽罗  天渊  快穿之深情男主撩不得  赵朔赵煦  季繁苏瑾  楚南璃夜司珩  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