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小说

第172章 苏轼3(第2页)

庭前花落花开,晨昏岁岁年年,嘉佑四年秋,服丧期满,父子三人决定举家搬迁至京城。

十月小阳春,四野缤纷,漫山红遍,层林尽染。

苏轼带着妻子王弗和长子苏迈从嘉州登船,也就是如今的乐山。

面对湍急的江流,苏轼豪气凌云的唱着:‘故乡飘已远,往意浩无边。’他要去往更广阔的天下了。

山如奔马,船似飞鸟。舟移山动之间,秋去冬来,山河大地银装素裹。

苏轼一家水路兼程共一百二十天,经过十一个州郡,二十六个县。嘉佑五年的二月才到汴京。

开春后,苏轼被任命为河南富昌县主簿,苏辙被任命为河南府渑池县主簿,都是九品官。

但就是兄弟俩听说,明年将举行制科考试,于是辞不赴任。备考制科。

宋代制科不同于三年一次的进士、明经一类的常科,是由皇帝特别下诏,并亲自主持为选拔非常人才特设的考试。

先由六名考官在密阁举行阁试,及格者才能参加御前考试,两宋制科极为严格,不仅应试者少。通过者更少。

整个两宋三百多年,开制科二十二次,入等者才四十一人,因此制科及第,荣耀数倍于进士及第。

为了应付制科考试,苏轼兄弟俩从家中搬到怀远驿中专心备考。

一天夜晚,风雨骤至,雨打窗棂,灯下的兄弟俩正在读韦应物的《示全真元常》一诗:‘宁知风雨夜,复此对床眠。’

兄弟俩心生感触。从小到大,他们都形影相随。同窗共读,未来走上青云路,就将各自宦游千里,长相别离。

像如今这般,对床夜话,也会成为奢望。

苏轼与苏辙约定,日后功成名就时便一起退隐,同回故乡。

在风雨声中兄弟俩握手盟约,以后漫长的岁月中,他们从未忘记这个约定。

无数次在互传的诗篇中提起旧梦,这也是苏轼后来在坎坷的仕途中可堪慰藉一点星火。”

九州一色的霜:他们兄弟俩真的是。守望相助的典范了。

明月松间照:谁说不是呢,真正意义上的血浓于水。

天幕下不知多少古人们想起自己的家人,也是一声叹息。

苏洵听到这里,有再大的气也都消了,他硬邦邦地道:“这一次,子瞻你莫要再让我和你母亲失望了。”

苏轼向父亲行了一礼,郑重应是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红尘人间客,怎一个愁字了得  万人嫌假少爷被豪门掌权人盯上了  穿书后每日三问,今天崩人设了吗  百里独行  赵氏发家记  女配修仙苟上天  陈瑜谢俞周  陆沉温暖  元秋柳央  赛博朋克:超能力行者  受伤加点,我是死侍无限加点  徐朝郑依依  沟里人家  徐舟唐颖  让你叠纸枪,你去警局备案?  哄他,宠他,大小姐又在野蛮甜撩  这个城市没有爱情  无限穿越:我认识的女神有点多  开局被分手,觉醒SSS焚天神炎  秦枫王尘  
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